第228章 議和?是投降
關燈
小
中
大
第228章 議和?是投降
“一心只想要救國,與元軍決戰的文天祥,卻被朝廷被派往平江府駐守。”
“哪怕元軍即將兵臨城下,可南宋朝廷卻依然還在做著議和的美夢,認為只要他們向元軍投降,求得一方安隅之地,元軍必不會為難他們。”
“盡管此時整個臨安城內外,已有十多萬前來勤王的義軍,但朝廷之中,卻依然只堅持一個原則,那就是求和為上,不輕言兵。”
“可笑的是,他們並不知道,議和,也是需要實力的。”
“元軍步步蠶食,想要的是整個大宋,可南宋朝廷卻依然還在針對是否議和這件事進行商討,在他們還在猶豫不決之時,元軍統帥伯顏已經敲定了滅宋大計。”
……
朱棣嗤笑一聲,隨即在評論區中說道:“你們大宋還是一如既往的可笑,國破家亡之際,滿殿朝臣都在想著議和,卻只有一個文臣在上書堅持與敵軍決戰!”
大宋所有皇帝:……..
大清弘歷:大遼、西夏、金國、蒙古,每一個都想要吞並大宋,而大宋一心只想要議和,若是朕在,定然直接出兵,將平遼夏、戰蒙古,決不議和!
大明朱見深:若朕沒有記錯,那金國與女真是同屬一宗吧?金國為蒙元所滅,不就等於你女真被滅?
蒙古鐵木真:小小金國,何足掛哉!
大宋所有皇帝:……..
大清弘歷:…….
…….
喬安看到直播間中的評論後,隨即回道:“不得不說的是,那個時候的蒙古確實很強,之後有機會給大家說一下,但現在我們先回歸正題!”
“元軍兵發三路,合圍臨安而去,都城內被一片恐怖籠罩。謝太後見大勢已去,急忙派遣使者攜帶傳國玉璽和皇帝降表,想要去向伯顏請降。”
“然而主張議和的丞相陳宜中逃跑,負責議和的賈餘慶又被伯顏給退了回來,原因無他,只因這人的分量,不夠格。”
“說是議和,其實就是投降。
一個做不好,那是要遺臭萬年的,朝中眾臣對於這個事,紛紛采取退避之策,謝太後無可奈何,只能將希望寄托在了心有不甘的文天祥身上。”
“臨危受命的文天祥就這樣被封為為右丞相兼樞密使、都督諸路軍馬,並代表宋廷前往元軍大營,請求議和!”
“對於文,他選擇站出來,主動挑起這個擔子不是為了要投降,而是想盡最後一份力。”
“他想通過與伯顏的談判,為這即將傾覆的大宋朝,做最後的努力,即使成功的希望渺茫!”
“在談判期間,文天祥大氣凜然,慷慨陳詞,使得元軍統帥伯顏都不禁讚嘆:本帥生平最敬英雄好漢,文丞相視死如歸,真是大丈夫本色。我也見過不少南朝使者,但從沒有看到有人能夠像文大人這樣,可敬可佩。”
“但是伯顏雖然很敬佩文天祥的凜然正氣,但他也很清楚,像文天祥這樣的人是不會向他投降的,所以他很擔心如果放走文天祥,他必會成為力主抗元的錚錚鐵骨,為防後患,他便將文天祥直接給扣在了元軍大營。”
……
大宋趙匡胤:哼,不愧是蠻夷之地,竟是如此不識禮數!
大宋趙恒:兩軍交戰,不斬來使,就是扣下也不行,這蒙古人實在太過霸道!
大元忽必烈:爾等放心,對於投降者,孤必以禮待人!
所有大宋皇帝:…….
一股憋屈的感覺湧上心頭,可偏偏他們又不好像其他人一般,直接在這萬朝之中破口大罵。
只覺這一口氣卡在胸腔裏,不上不下,極為難受。
稍時過後,趙匡胤才又問道:敢問喬姑娘,我大宋,難道就此滅國了嗎?
語氣中帶著哀傷,卻又懷著最後一絲希望。
喬安見狀,隨即回道:“現在,還不算!”
“雖然南宋朝廷已經決定向蒙元投降,但是還有一批忠臣義士,帶著皇室血脈逃了出去,南宋的滅亡,不會是以這般平和收場,宋皇且往下聽便會明白。”
大宋趙匡胤:…….
不知怎的,他心裏有些不安。
喬姑娘說,南宋滅亡,不會是以這般平和收場,又是何意?
難道說,還要再來一回靖康之恥嗎?
趙匡胤不敢再往下去想,那樣的恥辱,只是一次,便已讓他痛徹心扉,若是再來一次,只怕他會想要當場去世!
……..
喬安接著說道:
“二月初五,南宋朝庭的大朝會之上,宋恭帝趙顯領著文武百官在祥曦殿向北遙拜,舉行了退位儀式。”
“投降蒙元已經成了既定事實,盡管眾人心有不甘,但是隨著昨日大批人馬的出逃,臨安城連最後一戰的機會也沒有了。”
“不久,忽必烈頒發了《歸附安民詔》,旨令南宋宗室所有成員遷往大都燕京,文天祥作為“祈請使”的附庸也被元軍帶著一起北上。”
“行至鎮江,文天祥冒險逃了出來,中途經過許多艱難險阻,並於景炎元年五月輾轉到達福州。”
“與此同時,已經被廢的南宋皇帝趙顯隨元軍一起來到元朝京城大都朝拜。忽必烈授趙顯為檢校大司徒、封瀛國公。”
“也就在這一天,遠在南方的南宋大臣們擁立七歲的益王趙昰在福州登基,改元為景炎,號宋端宗。”
“文天祥到達福州之後,被宋端宗封為右丞相。”
“而文天祥前往南劍州開府聚兵,原先的勤王軍將士和愛國的軍民紛紛向其投奔而來,短短數月,抗元的大旗在文天祥手中,又被重新高舉起來。”
“文天祥的抗元覆國之舉,傳到了元朝大都,徹底惹怒了忽必烈,他下旨集中力量對付文天祥。”
“元軍兵分三路出擊,圍剿文天祥,元軍元帥李恒更是親率精兵偷襲文天祥率軍所在的大本營。無奈之下,文天祥只得往廬陵方向退卻。”
“此一戰,文天祥的督府軍死傷慘重,不僅妻子和兒女都被元軍所俘,同時也給東南各地的抗元覆國行動帶來了沈重的打擊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“一心只想要救國,與元軍決戰的文天祥,卻被朝廷被派往平江府駐守。”
“哪怕元軍即將兵臨城下,可南宋朝廷卻依然還在做著議和的美夢,認為只要他們向元軍投降,求得一方安隅之地,元軍必不會為難他們。”
“盡管此時整個臨安城內外,已有十多萬前來勤王的義軍,但朝廷之中,卻依然只堅持一個原則,那就是求和為上,不輕言兵。”
“可笑的是,他們並不知道,議和,也是需要實力的。”
“元軍步步蠶食,想要的是整個大宋,可南宋朝廷卻依然還在針對是否議和這件事進行商討,在他們還在猶豫不決之時,元軍統帥伯顏已經敲定了滅宋大計。”
……
朱棣嗤笑一聲,隨即在評論區中說道:“你們大宋還是一如既往的可笑,國破家亡之際,滿殿朝臣都在想著議和,卻只有一個文臣在上書堅持與敵軍決戰!”
大宋所有皇帝:……..
大清弘歷:大遼、西夏、金國、蒙古,每一個都想要吞並大宋,而大宋一心只想要議和,若是朕在,定然直接出兵,將平遼夏、戰蒙古,決不議和!
大明朱見深:若朕沒有記錯,那金國與女真是同屬一宗吧?金國為蒙元所滅,不就等於你女真被滅?
蒙古鐵木真:小小金國,何足掛哉!
大宋所有皇帝:……..
大清弘歷:…….
…….
喬安看到直播間中的評論後,隨即回道:“不得不說的是,那個時候的蒙古確實很強,之後有機會給大家說一下,但現在我們先回歸正題!”
“元軍兵發三路,合圍臨安而去,都城內被一片恐怖籠罩。謝太後見大勢已去,急忙派遣使者攜帶傳國玉璽和皇帝降表,想要去向伯顏請降。”
“然而主張議和的丞相陳宜中逃跑,負責議和的賈餘慶又被伯顏給退了回來,原因無他,只因這人的分量,不夠格。”
“說是議和,其實就是投降。
一個做不好,那是要遺臭萬年的,朝中眾臣對於這個事,紛紛采取退避之策,謝太後無可奈何,只能將希望寄托在了心有不甘的文天祥身上。”
“臨危受命的文天祥就這樣被封為為右丞相兼樞密使、都督諸路軍馬,並代表宋廷前往元軍大營,請求議和!”
“對於文,他選擇站出來,主動挑起這個擔子不是為了要投降,而是想盡最後一份力。”
“他想通過與伯顏的談判,為這即將傾覆的大宋朝,做最後的努力,即使成功的希望渺茫!”
“在談判期間,文天祥大氣凜然,慷慨陳詞,使得元軍統帥伯顏都不禁讚嘆:本帥生平最敬英雄好漢,文丞相視死如歸,真是大丈夫本色。我也見過不少南朝使者,但從沒有看到有人能夠像文大人這樣,可敬可佩。”
“但是伯顏雖然很敬佩文天祥的凜然正氣,但他也很清楚,像文天祥這樣的人是不會向他投降的,所以他很擔心如果放走文天祥,他必會成為力主抗元的錚錚鐵骨,為防後患,他便將文天祥直接給扣在了元軍大營。”
……
大宋趙匡胤:哼,不愧是蠻夷之地,竟是如此不識禮數!
大宋趙恒:兩軍交戰,不斬來使,就是扣下也不行,這蒙古人實在太過霸道!
大元忽必烈:爾等放心,對於投降者,孤必以禮待人!
所有大宋皇帝:…….
一股憋屈的感覺湧上心頭,可偏偏他們又不好像其他人一般,直接在這萬朝之中破口大罵。
只覺這一口氣卡在胸腔裏,不上不下,極為難受。
稍時過後,趙匡胤才又問道:敢問喬姑娘,我大宋,難道就此滅國了嗎?
語氣中帶著哀傷,卻又懷著最後一絲希望。
喬安見狀,隨即回道:“現在,還不算!”
“雖然南宋朝廷已經決定向蒙元投降,但是還有一批忠臣義士,帶著皇室血脈逃了出去,南宋的滅亡,不會是以這般平和收場,宋皇且往下聽便會明白。”
大宋趙匡胤:…….
不知怎的,他心裏有些不安。
喬姑娘說,南宋滅亡,不會是以這般平和收場,又是何意?
難道說,還要再來一回靖康之恥嗎?
趙匡胤不敢再往下去想,那樣的恥辱,只是一次,便已讓他痛徹心扉,若是再來一次,只怕他會想要當場去世!
……..
喬安接著說道:
“二月初五,南宋朝庭的大朝會之上,宋恭帝趙顯領著文武百官在祥曦殿向北遙拜,舉行了退位儀式。”
“投降蒙元已經成了既定事實,盡管眾人心有不甘,但是隨著昨日大批人馬的出逃,臨安城連最後一戰的機會也沒有了。”
“不久,忽必烈頒發了《歸附安民詔》,旨令南宋宗室所有成員遷往大都燕京,文天祥作為“祈請使”的附庸也被元軍帶著一起北上。”
“行至鎮江,文天祥冒險逃了出來,中途經過許多艱難險阻,並於景炎元年五月輾轉到達福州。”
“與此同時,已經被廢的南宋皇帝趙顯隨元軍一起來到元朝京城大都朝拜。忽必烈授趙顯為檢校大司徒、封瀛國公。”
“也就在這一天,遠在南方的南宋大臣們擁立七歲的益王趙昰在福州登基,改元為景炎,號宋端宗。”
“文天祥到達福州之後,被宋端宗封為右丞相。”
“而文天祥前往南劍州開府聚兵,原先的勤王軍將士和愛國的軍民紛紛向其投奔而來,短短數月,抗元的大旗在文天祥手中,又被重新高舉起來。”
“文天祥的抗元覆國之舉,傳到了元朝大都,徹底惹怒了忽必烈,他下旨集中力量對付文天祥。”
“元軍兵分三路出擊,圍剿文天祥,元軍元帥李恒更是親率精兵偷襲文天祥率軍所在的大本營。無奈之下,文天祥只得往廬陵方向退卻。”
“此一戰,文天祥的督府軍死傷慘重,不僅妻子和兒女都被元軍所俘,同時也給東南各地的抗元覆國行動帶來了沈重的打擊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